7月4日上午,记者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了解到,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开绵团队针对木薯粮饲化产业关键技术取得了新突破。李开绵在接受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团队目前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及技术成果效益及应用前景。
李开绵表示,海南种植木薯具有天然气候优势,周年可种植木薯。项目团队在木薯基因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基础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本次木薯粮饲化产业关键技术取得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团队整合多种育种技术,在耐采后生理性腐烂、抗朱砂叶螨及高抗花叶病木薯品种(系)选育上取得新的突破;其次,针对木薯变性淀粉原料稳定性差、技术集成度低和效益不高的难题,集成创新木薯粮饲化利用的加工关键技术拓宽了木薯产品应有领域,助力产业提质增效;最后,集成创新可转移的木薯轻简化技术,实现了我国从资源输入国向品种和技术输出国转变,促进转化成果在国外再次集成创新利用。
利用木薯茎秆基质栽培食用菌-榆黄蘑和平菇。
据李开绵介绍,成果实施以来,分别在海南、广东、广西、柬埔寨、乌干达和刚果(布)等地开展新品种和粮饲化加工技术的示范推广,近三年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4.14万公顷,新增销售额12.18亿元,新增利润1.12亿元。该成果的实施,构建了境外我国品种和技术推广模式,为“一带一路”倡议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热带种业的发展提供范例。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加强科研团队与企业的合作,推进木薯粮饲化,推广轻简化生产技术,为打造‘一村一品’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海南乡村振兴。”李开绵说。